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通过整编,将东北军掌握到了自己手中。在抗战和内战中,蒋介石一方面利用和吸收东北军战场效命,另一方面则始终对其严密监控,并设法削弱其力量,防范其通共、投伪或不受节制。
一、蒋介石如何操控和防范东北军
1、蒋介石借张学良告诫东北军诸将:军队都是国家的,要接受上级的指挥
西安事变时,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有五个军一个师近20万兵力。张学良被扣南京后,东北军内部就如何营救张学良产生分歧,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少壮派由于不满王以哲等东北军高级将领以和谈手段营救张学良的主张,于1937年2月2日派兵刺杀了王以哲。随后,王以哲所属东北军各高级将领对少壮派或予看押,或予驱逐,或听任自行逃离,大批激进的少壮派分子被处分或清洗,这一事件致使东北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二二事变”后东北军内部人心浮动,对前途顾虑重重,为了能控制这支军队,防止其溃散,蒋介石安排东北军将领探视张学良,一来借张学良之口说服东北军,以安军心;二来让他们死了想要张学良回去主持大局的心。1937年2月16日,张学良给东北军高级将领写了一封信,他告诫说:“目下状况要……大力维护此东北三千万父老所寄托此一点武装,吾等必须将吾们的血及此一点武装,供献与东北父老之前。更要者大家共济和衷,仍本从来维护大局拥护领袖之宗旨,以期在抗日战场上,显我身手。”3月3日,蒋介石又让东北军代表周福成、霍守义、吴克仁(王以哲死后任67军军长)等6人到溪口见张学良。张氏再次告诫他们:“你要知道,凡是一个现代国家,军队都是国家的,东北军也绝不是我张某一人的。……将来东北军就是一连甚至一排的被分别调到任何地方去作战,都要接受上级的指挥,这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军人。”
另外,蒋介石之所以能顺利地将东北军从一支军阀部队转变成为了真正听从调遣的国家军队,跟张学良这个主帅被蒋介石扣押关系极大。比如东北军51军军长于学忠就曾私下对部属们讲:“张副司令已经成为人质,他的生命安危,系于东北军的强弱和存亡。为了维护张副司令的安全,东北军必须团结起来,保持战斗力,行动上要谨慎,不要走错一步。”后来于学忠所部霍守义师投靠了汤恩伯时,他选择忍让仍是出于此种考虑:“东北军流浪飘泊,处境悲惨,为了抗战,为了张汉卿所主张的抗战到底的光辉业绩,我不能与汤恩伯争长论短,我们只有忍让,顾全大局。……汉卿从1936年12月起到现在不得自由,我们都是他的部下,怎能不怀念他,又怎么能再闹乱子,给他身上添加污点呢。”
2、1937年初东北军奉命东调后被缩编,八个师的番号被撤销,蒋介石把三个给了八路军
借张学良安抚军心之后,蒋介石开始其整顿东北军的计划。首先,他将东北军分别调往豫、皖、苏3省(骑兵军未动):第49军(军长刘多荃)调驻河南南阳、方城、新野一带;第51军(军长于学忠)调驻江苏淮阴、淮安及安徽蚌埠一带。第53军(军长万福麟)仍驻保定及其附近地区。第57军(缪澄流)调驻河南周家口、淮阳、西华一带。第67军(军长吴克仁)调驻豫鄂边区正阳、罗山、武胜关一带。骑兵军(何柱国)暂时留驻陜西。
完成东调之后,南京政府随即在1937年4到6月对东北军进行整训、缩编,虽然原军建制不动,但由原来的每个军4个师、每师3团的甲种军,缩编成每个军两个师、每师两旅、每旅两团的乙种军编制,只有骑兵第2军保留3个师。压缩后的东北军8个番号被撤销,并将原属于东北军的番号115师、120师、129师划拨给了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红军,将117师、118师、119师番号划拔给了中央军,归蒋介石指挥的第1战区直辖。这样,整编后东北军的实力只相当于原来的三分之二。为了防止东北军聚集后不受节制,在之后的抗战和国共内战中,东北军既没有组成军团,也没有组成集团军,而是以军或更小的作战单位被分割使用。从此,东北军真正成为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的国防军,不再是给某一姓某一人看家护院的私人军队。
3、蒋介石六大措施控制和削弱东北军,防其通共投敌
全面抗战开始后,蒋介石将东北军分别调拨各个战区投入战斗。虽然经过改编的东北军各部已经成为国防军,但始终无法消除西安事变在蒋心中留下的阴影,他在随后的抗战和内战中不断对其进行控制和削弱。蒋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对普通官兵进行宣传教育。 措施二:重金收买东北军高级将领。措施三、将东北军各部星散四方,使其不能相互联络和抱团,有的则直接划归中央军及其他派系军队指挥。措施四:派人进行严密监控,防止其通共。措施五:让东北军与中共相互消耗。
4、留在国军中的东北军各部的两种结局
伴随着控制和削弱,国军序列中的东北军除投靠中共或被中共消灭外,主要有两种结局:结局一:在战场上打残打散或因其他原因被撤销番号。
结局二:被中央军消化。这主要有五种方式:A、把西安事变之后主动投蒋的东北军划归中央军各部管辖。B、将原东北军将领撤职或调任,然后由中央军将领接管。C、中央军各部极力拉拢和收编东北军。D、利用东北军补充部队的机会掌控东北军。E、有些东北军因无法忍受上级苛责投奔中央军。
二、中共对东北军的渗透和争取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与中共的关系同样非常复杂。抗战时,中共一直很注重对东北军的渗透和争取。而国共内战中,东北军要么就是起义投诚被编入解放军部队,要么就是被解放军歼灭。
1、西安事变后中共的态度摇摆让东北军将领对其失去信任
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蒋介石决定全面控制陕甘,中央军大举西进。红军由于自身处境困难,不愿参加对蒋作战,因此积极主张联合抗日,通过和谈营救张学良。中共代表关于红军不愿参加作战的表态,迅速在西安左派军官内部传开,一时间东北军少壮军官中出现了关于“红军出卖朋友”的不满言论。1937年1月30日有几批军官前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驻地表示强烈抗议。为了争取东北军少壮派支持,周恩来表示中共与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同进退,以保持团结。中共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张、杨两部左派,他们均坚决主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少壮派发动了“二二事变”。这一事变造成了东北军内部的分裂。周恩来为了平息此事,当即着人将发动事变的苗剑秋、孙铭九等人秘密送到红军驻地加以保护。中共的这些举动深深刺激了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以致一些将领竟怀疑少壮派刺杀王以哲乃是受中共指使,更有谣传个别将领仍属刺杀目标。
所有这些情况都使得东北军上层迅速失去对中共的信任,他们开始对东北军内一些有威望的左派进行清洗,如53军军长万福麟软禁副军长兼119师师长黄显声,还坐铁甲车到徐州车站,要带走647团团长吕正操。57军军长缪澂流辱骂张学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扣押了627团团长万毅,理由是“查该员言论激烈,在此撤兵之际,恐生意外,着急即撤职,收监候审。”49军军长刘多荃指使葛延春杀了积极联共抗日的第1旅旅长高福源,扣押了有左倾思想的团长康鸿泰,赶走了团副王甲昌。在骑兵军,尊称陈诚为“恩师”的骑3师师长徐良扣押了力主联共抗日的第7团团长陈大章,其罪名是“思想左倾,包庇共产党,张学良的余孽”。不仅如此,对中共的疑虑加深还促使东北军诸将服从蒋介石命令东调,以防止“在西北将不可避免地与共党红军纠纷不了”。这也成为之后很多东北军将领配合蒋介石反共的根源。
2、西安事变后有些东北军部队想投奔红军却被劝回
东北军东调时,有些部队想投奔红军,中共出于不想与蒋介石冲突和保存东北军内地下党等考虑予以拒绝,劝其接受国民政府整编,服从东调命令。比如10师的656团团长汲绍纲率部投奔红军,中共除留下汲绍纲本人外,将其所率部队经动员后退回东北军。抗日先锋队1支队1大队3中队投奔红军,中共也将同样原班人马,包括中队长张哲在内,全部动员回东北军。53军有些人想拉队伍西渡黄河,投奔红军,674团总支书记李晓初请示北方局,得到的答复是:“你们千万不能拉队伍。(一)时机不成熟,这样做会破坏党的统一战线;(二)部队即使拉出来,不到黄河,就要散掉;(三)服从整编,分到各师的党组织要扩大党的影响和力量。57军111师师长常恩多一度也想拉队伍,派少校参谋孙立基前往红军总部联系,中共劝其以大局为重,使其放弃了拉队伍的打算。
为了保存东北军中的秘密党员,中共还想尽办法避免地下党组织活跃的东北军部队被整编掉,比如110师为抗日先锋队所组成,其中地下党非常活跃,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下令将其撤销。中共东工委委员中校参谋解沛然亲自找于学忠疏通,说:“110师是张副司令亲手建成的,他离开西安时,把这一摊子委托给你了,110师直接归你指挥,如在你手中被蒋介石解散,可怎么对得起张副司令啊!”随后于学忠将110师缩编为四个营,按营或连的建制编到51军中,从而在东北军内保存了一大批共产党员,也为抗战中中共与51军保持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
3、抗战中中共如何渗透并争取东北军,以保持其影响
抗战中,为了保持在东北军内部的影响力,避免与其产生摩擦和相互消耗,中共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积极争取东北军的合作与同情:措施一、在东北军内发展秘密党员。措施二、积极主张营救张学良以赢取东北军认同。措施三:利用东北军对日军的国仇家恨,积极宣传抗日争取东北军高级将领。措施四、时刻警惕中央军挑拨东北军与中共的关系。措施五、将东北军视为“中间势力”,以拉拢为主!
4、挣扎在中共渗透和国民党反共之间的东北军将领们有三种态度
面对国民党的清共反共和中共的渗透争取,东北军内部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A、于学忠等严守中立
结语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虽然从一支军阀部队转变成国防军,但始终穿梭在国、共、日伪三股势力之间,其挣扎、犹豫和抉择是民国众多地方实